首页 > 农业百科文章正文

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

农业百科 2022-11-09 22:05:12 admin

玉米螟

【发生特点】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,是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。玉米螟食性较杂,除危害玉米外,还危害高粱等作物。以幼虫危害玉米茎、叶及穗部,植株幼嫩部分受害最重,玉米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阶段,常有玉米螟发生。一年发生两代,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,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,取食髓部,影响养分输导,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,甚至无籽粒。幼虫可钻入雄花序取食,往往造成雄花序基部折断,取食雌穗的花丝和嫩苞叶,还能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籽粒。被蛀茎秆易被大风折断,造成严重减产。玉米心叶受害,常造成花叶和虫孔。被幼虫蛀穿后,展开的玉米叶片上出现一排排小孔,在虫孔周围常附带着一些虫粪。

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、穗轴内或植物秸秆中越冬,次年5-6月化蛹羽化。成虫夜间活动,飞翔力强,有趋光性,喜欢在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。平均每头雌虫产卵400头左右,每卵块20-50不等。幼虫孵出后,先聚集在一起,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,开始危害。初孵幼虫,能吐丝下垂,借风力飘迁邻株,后形成转株危害。幼虫在幼嫩的植株上迁移频繁。打苞以后,大部分幼虫群集到穗内危害。幼虫多为五龄,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、雄穗、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,被害心叶展开后,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。四龄以后,大部分钻入茎秆。

【防治方法】防治玉米螟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,在玉米螟生长的各个时期采取对应的有效防治方法。

1.灭越冬幼虫:在玉米螟冬后幼虫化蛹前期,处理秸秆(烧毁)、机械灭茬等。

2.灭成虫:因为玉米螟成虫在夜间活动,有很强的趋光性,所以设立频振式杀虫灯、黑光灯、高压汞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,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诱杀7月末结束,晚上太阳落下开灯,早晨太阳出来闭灯。不但诱杀玉米螟成虫,还能诱杀所有具有趋光性害虫。

3.灭虫卵:利用赤眼蜂卵寄生在玉米螟的卵内吸收其营养,致使玉米螟卵破坏死亡而孵化出赤眼蜂,以消灭玉米螟虫卵来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。方法是;在玉米螟化蛹率达20%后推10天,就是第一次放蜂的最佳时期;约6月末到7月初,隔5天为第二次放蜂期,两次每亩放1.5万头,放2万头效果更好。

4.田间防治:在玉米喇叭口期,用3%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公斤,加细土或细河沙5倍混匀,于玉米喇叭口期撒施于玉米心叶中;或用0.5公斤毒死蜱药液兑25公斤细沙拌成颗粒,亩用量1公斤灌心叶;或用50%辛硫磷乳油1公斤,拌50一75公斤过筛的细砂制成颗粒剂,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,1公顷1.5一2公斤辛硫磷即可。

药剂喷雾:选用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8%毒死蜱1000倍液喷雾。

玉米螟虫的危害

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,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,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。雌穗出现以后,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,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。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,取食髓部,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。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,青枯早衰,有些穗甚至无籽粒,造成严重减产。

玉米螟虫发生的规律

玉米螟虫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。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,为害春玉米的心叶;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,为害夏玉米心叶、春玉米穗;第3代在8月中旬~9月上旬,为害夏玉米穗。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、穗轴或根茬中越冬,次年生长季节开始化蛹、羽化。

标签: 农百科   农业问答  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阳畔学习网| Copyright @ 2011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| 赣州白癜风医院| 南通白癜风医院| 备案号: 豫ICP备14006180号-1